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UNft3NauI5MquRLfW7OfQ | 作者:包头市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3-06-01 | 60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什么是按床日付费?

包头医疗保障2023-06-01 22:02发表于内蒙古

按床日付费,是指以住院床日为支付单元,在确定某些特定疾病或将住院疾病进行分类、分组基础上,根据患者住院不同病程时段住院费用或资源消耗水平,确定不同时段每床日的费用标准支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

按床日付费病种及支付标准的确定,一是将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疾病病种列入按床日付费病种,并进行分类和分组;二是基本付费标准的测算,主要依据历史住院时间和费用,剔除极值后,结合费用增长、费用控制的目标等进行测算,应分别考虑医疗机构的级别,根据服务能力高低分别确定付费标准,兼顾差异与统一,有利于建立公平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条件下缩短患者住院日,在日均费用分摊测算时,还可在平均住院日前后设置不同支付系数,如平均住院日前费用的付费总额为次均费用的80%-100%,平均住院日后费用的付费总额为次均费用的10%,在平均住院日前,每日付费标准根据费用分布规律进行分摊,平均住院日后,每日付费标准逐天递减分摊;三是住院时间分段调整,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的费用会存在差别,可结合实际花费、资源消耗进行调整,安宁疗护在整个周期中无过多治疗活动,每日费用稳定可不分段,对于医疗康复,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患者初入院,因检查化验产生的费用相对较高,可适当提高支付标准或不纳入按床日付费,第二阶段费用趋于准确且稳定,第三阶段可进入社区、家庭进行康复治疗,无需住院支付等,政策制定可根据各疾病的特点进行分类调整,提高付费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四是按床日付费的结算管理,分双定额和单定额,双定额是指基金和患者都采取定额支付的方式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单定额为医保经办部门与医疗机构进行定额结算,而患者采取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在不加重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要考虑特殊情况。

按床日付费的关键点掌控,一是要厘清“一头一尾”的认定标准,由于按床日付费涉及疾病病种的特殊性,存在与其他支付方式、其他类型保障交叉的模糊地带,需明确按床日支付的“一头一尾”,即付费起点和终止的标准,起点可设置相关标准或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以康复医疗为例,由诊疗行为的DRG或DIP付费转向康复行为的按床日付费,其起点由临床医生确定,关于终点,以康复医疗为例,康复医学涉及的范围宽泛,由临床专家通过功能评价判断患者是否应该离院,针对无法进行功能恢复的患者,也应对康复程度应有目标定位,部分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因合并症、并发症、体质特殊等原因,导致实际发生医疗费用明显偏离按床日付费标准情况的,应制定适当的退出按床日付费机制,同时医保经办机构也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二是与其他支付方式的衔接,在实行多元复合式的医保支付方式前提下,按床日付费标准还应考虑与其他付费方式的结合,目前专家们对于康复医疗和急性期治疗之间的支付如何衔接、切分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治疗期与康复期应该连在一起付费,还是作为一次新的住院单元单独付费,需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疾病病种及类型进行分别处理;三是住院时长合理范围的确定,由于按床日支付涉及病种多数需长期住院治疗,存在“进的来出不去”的问题,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住院时长标准,可根据历史数据确定固定时间期限作为某一阶段的状态结束的标准,如确定15-60天为急性期治疗结束的标志,一年作为康复期出院的标准,避免因判定标准难确定而产生的纠纷及成本。

按床日付费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建立费用约束机制,对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的管理,控制费用不合理上涨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缺点是适用病种少,未充分考虑疾病轻重程度和资源消耗情况,易导致推诿重症患者,延长住院床日,降低标准收治入院或分解住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