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ybj.hlj.gov.cn/ljyb/2556.jhtml | 作者: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2-01-25 | 614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学有序完善医保制度助力龙江更好更快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25

 

基本医疗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民生指标。2021年,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面对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医保待遇水平、落实参保全覆盖、深化医保市级统筹改革等民生“大考”,省医疗保障局牢记为民初心,勇担利民之责,笃行惠民之举,书写了一份实在且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筹集疫苗采购专项资金34.6亿元,3次下调核酸检测指导价最低每人次仅需8元,新冠肺炎患者“零负担”诊疗;全面做实了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实现了市域内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消除了市域内政策差异,结束了我省20年县级统筹历史;全部开通了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到2021年12月5日,我省各统筹区全部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通过线上备案服务,我省群众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0310家医院,实现门诊直接结算……这份暖心的答卷上,一项项用心用情的医保举措持续落地生效,见证着我省广大群众不断提升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织牢“兜底”保障网,提升群众安全感

多亏有医保,大大降低了我看病吃药的费用,减轻了我们家庭的负担,也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哈尔滨市出租车司机刘佳晒出了近年来看病吃药的账单,他介绍说,自患病以来,他经历了从大部分用药需自费,一年花销10余万元,到医保报销比例达75%以上,每年自费仅1万余元的过程,刘师傅医保账单的变化,也是我省医疗保障工作切实解民忧、纾民困的一个缩影。

刚开始治疗期间,我进行了大量的检查,并使用了多种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物,刚被确诊的头半年治疗和用药费用就高达10余万元,这才只是开头,后期还需要大量的检查和用药,感觉前面就是无底洞。”刘师傅不敢过多的回想那段日子,伴随着高额的医疗支出,他几乎失去了活下去希望,“我也想过要不就算了,不治了,因为我一个人把家都掏空了,一家人以后怎么生活啊。”

是医保兜住了我生活的“底”。刘师傅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看病负担,国家和省先后作出政策调整,我省联合其他省区“多重组合”集中采购,让很多药品价格一降再降,也让他和病友们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省医保局局长张子林表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防线”是民生保障工作的“底色”,也是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首要任务。

为了“刘佳”们和广大乡村医保服务对象基本生活得以保障,2021年省医保局强力推进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工作。创新管理服务和监测评估机制,满足参保人员对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高价药物用药需求。截至2021年11月份,我省谈判药品医保报销总人次达到2.12万人次,医保报销总金额6.13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力度。组织国家集中带量采购5批218种药品和冠脉支架在我省落地执行,27种药品和人工晶体、冠脉扩张球囊、冠脉导引导丝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年节省医药费用15.5亿元。

张子林介绍,2021年,全省医保部门对全部脱贫人口给予不低于60%的定额资助,报销比例比普通参保居民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不设封顶线。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继续实行资助参保、大病保险倾斜保障等政策。建立困难群体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机制,先后向有关部门推送困难群众医疗费用信息80余万条次,有效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省困难群体医疗保障政策。

创新探索医保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

检验检查、药品耗材等从收入变成了成本,随着我省DRG/DIP支付方式的改变,医院和医生们更加自觉主动地规范医疗服务,控制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省医保局副局长王福学介绍说,全省医保系统持续发挥医疗“指挥棒”作用,向创新和探索医保改革,要医疗资源健康高质量发展。

王福学介绍,DRG/DIP支付方式是一种医保支付方式。一直以来,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这种医保支付方式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也较为符合过去医药卫生体制的实际情况,在医保支付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被逐渐释放,传统支付方式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比如容易滋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患之间矛盾发生的几率。

2021年,省医保局积极有效推进相关改革工作,积极推进DRG和DIP国家试点工作,我省参与DRG付费试点的哈尔滨市,参与DIP试点的佳木斯市、伊春市,在国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王福学表示,从试点初步成效看,一些试点地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检查用药更加合理,治疗的针对性更强,也促进了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参保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受益,初步显示出了医、保、患三方共赢的效果。

深入研究医疗保障支持我省医药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惠企七条”。编制了“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医保支付政策。开发适合我省省情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张子林介绍,创新和探索医保改革工作仍是省医保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医疗保障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既要守好管好百姓救命的“钱袋子”,更要科学有序的将“救命钱”花好用好,切实兜牢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完善优化服务体系,提升百姓幸福感

以前需要先垫付医药费,再拿着单据跑到老家去报销,现在出院就能完成报销,特别方便省事。”哈尔滨市姜女士说起异地医保报销的好处赞不绝口,随着我省基本医保市级统筹工作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上线,姜女士再也不用为父母异地就医报销的问题东奔西跑。

推行医保业务网上办、电话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为群众提供透明、便捷、高效、温馨的医保服务。”省医疗保障局医保服务中心主任梁秀坤表示,省医保局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工作始终,聚焦百姓医疗保障办理和服务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狠抓改革工作,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梁秀坤介绍说,省医保局将持续推进数字化医保建设。抓好国家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在我省全域上线的契机,深度开发应用平台功能,借势“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前移推进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医疗保障工作当中的应用,进一步改善我省广大参保群众体验。

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全力构建便捷医保服务体系。梁秀坤介绍,在利用好数字医保数据的同时,省医保局还将继续深入开展医保领域便民服务优化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医保“六进“服务,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服务体系,将高频或初审业务下放乡镇(街道)办理,基本实现“群众身边15分钟医保圈”服务布局。

在黑龙江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综合柜台取代了过去多窗口服务的模式,群众可在任意窗口实现“一次性”办理。梁秀坤表示,为了提升百姓医保服务感受,我省医疗保障部门将全面落实综合柜员制,实现服务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将“温暖”嵌入到医保服务过程当中,提升群众医保服务过程中的“幸福感”。

疾风正劲,使命在肩。新的一年,我省医保系统将继续科学有序推进我省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建立健全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稳步推进全省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