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局组织召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推进会
时间:2020-12-11来源:淮安市医疗保障局
为加强政策衔接,促进县域医共体良性运行,12月4日上午,市医保局组织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推进会。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陈雪峰作工作部署,市医保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市医保中心分管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淮安区医疗保障局、涟水县医疗保障局分管局长及业务科长参加会议。

自淮安区、涟水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列入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区以来,市医保局积极作为,密切与卫健部门协作配合,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加强调查和研究。多次对两地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进行实地调研,督促指导两个县区制定适合紧密型医共体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政策和考核机制。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文件,明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内涵,对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了细化。要求以县域整体为单位,定期监测政策落实情况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通过定性指标评价相关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情况和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情况,衡量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程度,通过定量指标监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际成效。目的是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

此次会议,淮安区和涟水县医疗保障局分别就本地区该项工作的进展作了交流发言,分别就起草实施方案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与会人员对照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建设标准和监测指标进行了热烈讨论。

陈雪峰就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要积极发挥好医保激励约束作用,用改革的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今年11月,我市被确定为“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国家试点城市,两县区要把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国家试点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试点方案。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积极探索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监督考核,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基金预算更加合理、分类方法更加科学、协同保障更加有力、资源配置更加有效的医保支付体系。三是加强部门协作。淮安区和涟水县作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区,一定要加强工作上的沟通。一方面要加强与本地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联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两县区医疗保障部门也要互相沟通,合力解决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相互吸纳,优势互补,经验共享,共同推动医保管理改革再上新台阶。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改革,推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陈雪峰要求两个县区要尽快完善具体紧密型医共体医保管理改革的方案,务必于本月中旬前落实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