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五聚焦五强化”举措加速推进DIP国家试点
定西医保2022-08-22 19:42发表于甘肃
为确保DIP国家试点工作平稳运行,我市针对DIP运行过程中的矛盾、难点问题,精准聚焦关键环节,强化各项基础保障,采取“五聚焦五强化”举措,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保障DIP支付方式改革国家试点顺利进行。
聚焦“宣传培训”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宣传培训工作是DIP试点的基础性工作,定西市组建了医保管理、病案管理、统计分析、信息技术、临床医学等五个方面共计375人的试点专家库,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行家能手作用。先后通过召开会议、专题培训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就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病种分值库及入组规则、经办实施、病案书写规范等方面的培训30余次,巡回指导培训2次,覆盖全市所有开展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引导医疗机构同向发力,促其做好内部成本核算及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医保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疗机构参与改革的意识明显提升。
聚焦“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技术支撑。通过考察,结合市场表现、认真遴选,公开招标确定泰康养老保险公司为定西市DIP试点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定西市DIP结算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平台、结算平台、系统管理、特病单议四个基础模块组成,实现了结算清单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月度预结算管理、年度基金拨付管理等核心功能,完成DIP系统与省医保平台对接,提取试点医疗机构医疗数据,搭建了DIP试点工作的信息平台,从技术层面实现了DIP付费体系运转的技术支撑。先后上传全市DIP试点医疗机构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病案数据,病案数据上传率、入组率、准确率达99%。
聚焦“数据治理”强化样本质量支撑。先后完成了两轮的历史数据的采集和清洗工作,对近三年半的历史数据进行本地化分组方案测算,共计采集2018年1月1日-2021年5月31日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患者信息、费用信息、结算信息和病案首页数据799,176条,与结算数据关联病例706,387条,入组病例687,263条,占比97.29%,未入组病例19,124条,占比2.71%,基于分位数法的裁剪方法,最终裁剪后参与测算病例共计675,862条,基本覆盖分组病种入组要求,为DIP分组和付费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聚焦“核心要素”强化配套政策支撑。严格按照国家医保局《DIP技术规范》,反复模拟测算,合理确定主目录库病种分值、医疗机构调整系数、基层病种等。通过三轮分组建立本地DIP目录库3150组病种,其中核心病种2089组、综合病种1061组、基层病种147组,核心病种数据量覆盖率为87.36%。目前,我市提取全市所有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近三年半历史数据,对病种目录进行本地化改造。同时,制定DIP经办管理规程、结算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服务管理补充协议、考核办法、监督管理办法、总额预算管理办法等6项付费管理制度,印发特病单议工作方案,有力保障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聚焦“运行监测”强化监管机制支撑。由于DIP利用的是前三年的历史数据,各医疗机构病案首页书写质量差,填写不规范,导致部分分组不符合实际。为此,定西市建立运行监测机制,在实行基金支出总额预算制的基础上,加强对19家试点医疗机构实际付费运行监测,定期对DIP运行成效进行周期性评价,从医疗费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医疗行为改变、医疗质量水平和参保患者满意度等不同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征求各方意见,邀请外地专家指导,组织本地专家论证,反复查找原因,调整相关参数配置,对部分病种分值进行纠偏,提升结算信息准确率,为病种分值精准动态调整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