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4个病种分批率先试点,武汉“日间手术”医保支付要来了
时间:2021-11-10来源:武汉市医疗保障局
日前,为顺应武汉市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切实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武汉市正式启动日间手术医保支付试点,拟将部分日间手术病种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目前,武汉市已从国家日间手术病种推荐目录中初步遴选出24个病种,将结合全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已开展相关日间手术服务的情况,动态调整,分批开展医保支付。
日间手术让医患实现“双赢”
据了解,日间手术和传统手术的最大区别在于,治疗效果完全一样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约时间和费用,特别是减轻患者间接的疾病经济支出,不仅包括家属陪护而产生的各种费用,还包括患者的等待成本。
更重要的是,日间手术还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当前大医院一床难求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在武汉这样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像老年白内障、膝关节骨关节炎等一些简单的手术,如果放到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来开展,能节约大量床位,更多有需要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医院来说,床位周转率提升了,床位使用率从87.6%提高到104.7%。日间手术的手术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772台,日间手术占住院手术量从去年的18.5%上升到现在的最高23.1%。
据介绍,尽管武汉市各大医院日间手术开展的范围不尽相同,但为了确保日间手术安全,各医院对医生水平等都有着严格的规范,针对手术全流程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规定。如果病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等症状,会转入正常手术诊疗、恢复过程。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日间手术的第一考量要素。
试点医保支付破解“小病大治”
为加快“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全面推开,近年来,许多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包括探索将“择期住院”术前门诊检查部分纳入日间手术统一打包进行支付,参保人员待遇参照住院报销比例支付,住院起付线减半;鼓励建立日间手术院内绿色通道和与社区医疗机构无缝化对接的双向转诊通道等,引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在探索医保支付之外,不少城市还同步进行医院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推动日间手术发展。
在武汉,日间手术也被纳入公立医院改革和深化医保支付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通过试点使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初步建立,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和医保支付标准。破解“小病大治”,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等问题。
武汉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在门诊进行,然后进行住院手术,有些在短暂观察后还需要转诊去社区或再去医院复查,这些都对现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提出了挑战。日间手术的病种既有操作简单的,也有技术较复杂的,在医保支付方式上不适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会单纯按项目付费。武汉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对日间手术的医保支付进行规范和统一,探索部分日间手术病种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
武汉市充分参照国家对日间手术改革的要求,初步遴选出24个开展病例数多、临床路径清晰、安全感高的病种,根据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运行实际,武汉将尽快出台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具体方案,合理确定日间手术病种支付标准,分批开展医保支付。
着力建设日间手术医保支付制度体系
武汉市将根据“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制度成熟定型”三步走的方式,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加以推广。力争用两年时间形成比较规范完善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和医保支付制度体系,包括制定日间手术医保结算政策、经办规程等,完善协议管理、基金监管及医保信息系统改造。
推动日间手术医保支付试点过程中,武汉市医保部门将和卫健部门联合开展相关调研、监督,共同制定出台相关规定,保障日间手术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卫健部门将加强对日间手术病种和术式的研究,建立符合日间手术工作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服务流程等规定,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服务效率。
武汉市医保部门将以试点病种前三年医疗费用数据为依据,进行科学测算,合理确定日间手术病种支付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保支付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保障我市参保人的医保待遇。同时,将结合武汉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适合日间手术的支付方式,引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