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注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网站
来源:https://ybj.bozhou.gov.cn/News/show/460840.html | 作者:亳州市医疗保障局 | 日期:2020-12-22 | 254 次浏览 | 分享到:

亳州市实施“1+6”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0-12-22 18:13:11信息来源:市医保局

亳州市医保局以按人头总额付费为基础,积极推进“1+6”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增强医保对医药服务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正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开展诊疗活动,努力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

“1”是统一按病种付费相关政策

针对县区原按病种付费不规范、不统一问题,合理确定病种及付费标准,实现了全市359个病种名称、手术方式、病种编码、定额标准、支付比例、考核管理“六统一”,城乡居民和职工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两统一”。

“6”是开展六项支付方式改革

开展探索按床日付费试点。将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精神病、医疗康复等,纳入按床日付费试点,规定了按床日付费标准和相关结算方式,解决了此类患者住院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等突出问题。

开展同病同保障试点。从乡镇“50+N”常见病种选择28个手术类病种,在全市一、二级医院试行“同病同保障”,实现医保支付“同病同价”、患者自付“最高限价”。12月1日实施以来,全市结算“同病同保障”病种609例,医药总费用200.83万元,医保基金报销149.15万元,住院实际报销比74.27%,总费用下降约68.53万元,医保基金少支出约45.34万元,减轻参保群众负担8.35万元,让群众不出镇“少花钱”看好病。

开展日间病床试点。在16个卫生院明确14个病种范围,按照“三规范”(规范专区设置、信息登记、诊疗记录),开展日间病床试点。从运行情况看,较普通住院取得“一提、三降”效果,即报销比提高1.9%、次均费用下降436元、人均基金支出降低322元、人均自付降低113元,实现了患者受益、院方满意、节省基金目标。

开展慢性病付费管理试点。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按人头包干付费试点,坚持“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强化“防、治、保”三方协同,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控制成本,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开展医院药品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开展药品采购费用医保直接结算试点,采取“医院下单、企业配送、医保审核、基金买单”的方式开展药品采购直接结算,实现了“两提两降”(提高基层药品供应率、提高药企及时回款率、降低药企运行成本、降低药采廉政风险),收到多赢效果。

开展养老机构门诊基金统筹共济试点。探索把“公立养老机构”作为“大家庭”,将每人200元年度门诊限额统筹互助,解决了部分集中养老的“五保老人”门诊费用不足问题,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助推医养结合。

截至11月底,全市参保患者住院共计50.8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44.3亿元,医保基金同比下降6.6%,医保待遇政策范围内报销比75%以上。全市以医保基金总额预算为前提,按病种付费、床日付费、日间病房等多元复合式付费方式逐步形成,通过医保杠杆作用发挥,有力推动“三医联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