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一五一十”推进医疗保障工作深入开展
发布日期:2019-09-03
东营区医疗保障局确定"一五一十"工作思路,即:紧扣一条主线,实施五项改革,突出一个重点,落实十件惠民实事。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即健全完善东营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为基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补充,涵盖门诊慢性病鉴定、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城镇职工长期护理、城乡居民长期照护、医保扶贫等方面,形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东营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五项改革
(一)推进“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
优化医保经办流程,精简受理材料,实现多平台优势互补。在全区医保服务窗口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助力打造便捷化、规范化、亲情化的为民服务平台。
(二)健全基金监管诚信体系
组建全区智能监控系统,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出台实施《信用联合惩戒管理办法》,建立医保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黑名单制度。
(三)推进开展DRGs试点工作
探索实施DRGs支付制度,引导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提高精细化管理,降低医保费用支出。
(四)实施意外伤害保险委托经办试点
探索将职工意外伤害医疗费用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利用专业力量规范职工意外伤害审批工作。
(五)建立五级风险防控体系
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五级风险防控体系”,扭住关键环节、盯紧关键岗位、关键人员,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个重点
一个重点,即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五部门”联合稽查制度,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采取专家互审、智能监控、实地稽查等方式,加大对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监控力度,引导医疗机构和医生合理用药,坚决管好用活医保基金。同时,实施打击欺诈骗保举报奖励办法,强化媒体舆论监督。
十件实事
(一)实施医疗保险全民参保计划
开展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以及四类扶贫对象人员精准扩面。以贫困人口、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做好参保扩面工作。
(二)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新举措
在全市医疗保障便民惠民十条措施基础上,落实新增协议定点医药机构、简化参保登记与注销手续、个人账户全省范围“一卡通行”、医药机构周转金、“互联网+医保经办”等便民惠民服务新举措。
(三)打造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延伸试点标准化体系
在政策支持、医保定点、设备配备、系统打通、专家诊疗、取药报销等方面建立一套标准体系,形成可量化、可复制、可传播的“东庞医保模式”,将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工作从二级以上医院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四)推进居民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工作
建立各项配套机制,制定以失能鉴定、照护需求等级评定等为主体的标准体系,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试点的各项工作。
(五)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政策
加强药品、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管理,适时启动定点民营医院网上药品采购试点工作,努力形成采购平台药品交易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公开透明的药品采购与价格形成机制。
(六)实现油地医保融合互联
将油田居民医保纳入地方居民医保系统,实现油地居民医保政策的统一。将更多的医药机构相互纳入地方和油田医保定点协议管理范围,进一步方便油地职工和居民就近享受医药服务。
(七)提高特殊群体医疗保障水平
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脑瘫、自闭症儿童必需的康复项目和唇腭裂儿童必须的特殊病症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适当提高住院费用医保报销比例。对重度精神病患者,取消门诊起付线,进一步提高医保门诊和住院结算定额标准。
(八)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扎实做好医保扶贫工作
实施统一的医疗救助政策,实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按照脱贫攻坚总体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各项制度综合保障的作用,为实现2020年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九)落实好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倾斜政策
贫困人口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降低至5000元,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用5000元以上(含)、10万元以下部分给予65%补偿,10万元以上(含)、30万元以下部分给予75%补偿、30万元(含)以上部分给予85%补偿,取消其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十)扩大异地就医联网覆盖面
继续扩大省内和跨省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今年新增2家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落实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周转金制度,提高资金清算工作效率,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就医购药“一卡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