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冰谈支持中医药发展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1-12-24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德州市人民政府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张慧。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德州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冰,就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相关工作情况为大家做简要介绍,欢迎韩局长!
韩冰:网友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访谈节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医疗保障局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关爱、理解、支持医保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主持人:目前,德州市医疗保障局出台了不少关于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文件,从群众就医报销、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等方面明确了鼓励政策,请您就我市中医药相关医保报销政策做一下介绍吧。
韩冰:总书记讲,中医药是国之瑰宝、文明钥匙,具有养生治未病、治疗多靶点、康复宜调养的作用,市委、市政府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推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市医疗保障局作为中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惠民政策:去年,将使用医保目录内的中药饮片和中医诊疗技术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今年,又开展了“医保惠民五个鼓励”行动,将我市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报销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省级重点专科提高8个百分点,省建设重点专科提高4个百分点,全市共涉及10个医疗机构的24个中医重点专科,医保基金每年将增加支付患者医疗费用900万元以上。在提高中医药医保报销比例的同时,我们还扩大了中医药医保支付范围,对平台采购的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进行30天直接结算。疫情期间对新冠患者一律实行先救治后付费,使用药物和诊疗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报销。去年,经专家论证,将我市医疗机构广泛使用的15个中药自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今年,将“脉图诊断”、“中医体质辨识”、“耳穴综合疗法”等近年来新增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并先后三次出台文件将3757个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切实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主持人:我们知道,医保报销是有“门槛费”的,也就是起付线,那么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标准一样吗?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韩冰:对,“门槛”就是起付线。但是,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医保起付标准是不同的。为了推动我市中医医疗技术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出台政策,降低了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也就是“门槛费”。自今年10月1日起,参保人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住院的,一年内第一次住院的起付线标准降低200元,第二次住院的起付线标准降低100元。办理门诊慢性病的参保人在中医医疗机构签约的,门诊慢病起付线标准降低200元。用门槛低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主持人:中医医疗机构的起付标准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更加减轻了。中医在治疗一些慢性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可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慢性病患者很难保证连续住院治疗,咱们医保是怎么解决这种矛盾的呢?
韩冰:一直以来,市医保局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为人民健康服务。现在很多上班族和慢性病患者都是大忙人,要买菜做饭接孩子,无法兼顾工作、生活与住院治疗的问题,2020年底,我们经过调研,推出了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中医日间病房是指符合住院条件且不需非治疗期间在院的以针灸治疗为主的患者,在当日治疗结束后,经医疗机构允许回家的治疗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住院就医不便的难点问题。自2021年1月1日,在市中医院、联合医院、陵城区中医院先行先试,以针灸治疗为主的24个中医病种纳入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7月1日,又将试点医疗机构扩大到41家,基本保障每个县市区有三家以上。截至10月底,全市中医日间病房受惠患者达到3855人次,医保支付1120.9万元,既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又减轻了就医负担,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主持人:发展中医药事业,除了中医诊疗技术和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和医药企业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们医保在这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呢?
韩冰:多年来,在药品采购流程上,医院一般先货后款、先售后付,回款慢、周期长已经成为了业内常态。实行带量采购后,医药企业的毛利相对降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配送企业垫资送货,这种不良的购销形态成为群众医疗健康的潜在风险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中药配方颗粒平台采购和药款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采购药品回款期由原来的8-12个月缩减至30天,大大减轻了中医药企业资金压力和财务成本,优化了我市中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生态,长线支持和保护各环节经营主体和群众医疗安全。
主持人:韩局长,经过您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市医保局在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相信今后市医保局也会继续支持中医药发展,让群众共享改革的红利。那么可不可以介绍下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呢?
韩冰:好的。近两年来,市医保局通过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扩大中医药医保目录、降低住院起付线等措施,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负担明显减轻,许多患者自负比例降至10%以下,吸引更多患者选择中医药诊疗,有力支持了中医药发展。下一步,市医保局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决策部署,注重发挥医保基金战略购买作用,通过医保政策引导,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一)支付政策向中医药倾斜。我市是支付方式改革国家试点城市,我们将在DIP支付政策中进一步向中医药倾斜,通过设立中医特色病种、提高权重系数等支持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二)合理提高中医诊疗项目价格。加强对中医诊疗项目的成本调查,在体现中医技术价值和患者接受之间寻找价格平衡点,推动中医同病同效同价,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三)稳步扩大中医日间病房试点范围。加强对当前试点医院中医日间病房开展情况的分析,不断完善政策,规范诊疗行为、堵塞监管漏洞,争取将更多中医机构、更多适宜病种纳入支付范围。(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德州有桑椹、桑叶等道地药材产业基地,还有健心堂等中药饮片地方企业,下一步要鼓励本地中医药企业产品在我市医药大健康交易平台挂网交易,引导本地医疗机构在平台选购适宜产品,发挥医保基金战略购买力,支持全市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当前中医药产业正在变革,从诊前防未病,诊中治疗,到诊后康复,人民群众需要一个贯穿生命全周期、覆盖健康全场景的中医药服务,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中医药领导小组参加单位的通力合作下,代表中国智慧和中国文化的传统中药产业一定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的服务德州人民健康。
主持人:好的,感谢韩局长的讲解以及大家的观看,相信我们的医疗保障网将越织越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进一步提高。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